20世纪初,一位名叫贝奈狄特斯的法国人在整理化学品时,不小心把一个玻璃瓶从架子上撞了下来。随着噼啪声,玻璃瓶重重地掉在地上。”贝奈狄特斯“暗中抱怨,坏了,药要溅得到处都是,而且要花时间清洗干净。当他低下头,弯腰收拾残局时,他意外地发现,尽管玻璃瓶上有几处裂缝,但没有破裂,里面的药也完好无损。
从那以后,贝奈狄特斯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想办法研制出牢不可破的玻璃。仔细的贝奈狄特斯发现,从架子上掉下来的玻璃瓶并没有因为装满了三硝基纤维素的溶液而被打破,而在溶液蒸发后,在瓶子的内壁上形成了一层柔软的薄膜,在溶液挥发后,结果发现,从架子上掉下来的玻璃瓶并没有被打破,因为它装满了一种三硝酸酯溶液。溶液蒸发后,瓶子内部形成了一层软膜。正是这种保护膜使瓶子裂开而不会破裂。后来,经过反复试验,贝奈狄特斯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安全玻璃。这种玻璃有三层,两面都是普通玻璃,中间一层是三硝基润滑脂,三层压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严重撞击的情况下,它只会破裂而不会溅起。随后,这种玻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贝奈狄特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巧合的是,在同一世纪,一名为雅各布·博尔的丹麦大学生在做实验时意外地打碎了一个烧杯。当他清理玻璃时,他惊讶地发现有些玻璃很大,有些更大。有些玻璃是中等的,而有些是小的。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但雅各布·博尔是一个喜欢打听的人。他认为这一现象非同寻常,其中可能有某种规律。然后,他收集了所有的玻璃碎片,并把它们带回家进行认真的研究。他将玻璃碎片按大小分为四大类,然后把它们放到刻度上,逐个记录下来。在此之后,他将大片段的重量除以第二大片段的重量,将次大片段的重量除以中片段的重量,将中片段的重量除以小片段的重量,发现重量比为16:1。后来,他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结果仍然一样。因此,在194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雅各布·博尔定律的碎片。利用这一原理,考古学家或天体研究人员可以推测文物、陨石的遗骸,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始外观。由于这个小小的发现,雅各布·博尔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上一篇:有关玻璃瓶质量的检测】
【下一篇:在保护玻璃瓶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